饮食严格控制,血糖却依旧起伏不定?原因竟在这儿!
赵先生满脸痛苦地诉说着自己的控制遭遇,为了控制血糖,血糖他不断增加胰岛素的却依注射剂量,可血糖不仅常常居高不下,旧起有时还会毫无征兆地出现低血糖的定原情况,这让他身心俱疲。饮食严格因竟
经过接诊的控制内分泌科陆源源主任详细询问病情,并对赵先生的血糖胰岛素注射部位进行体格检查后,谜底终于揭开。原来,赵先生平时主要在肚皮部位注射胰岛素,而陆主任在评估注射部位时发现,他的肚皮上布满了多个隆起的 “疙瘩”。通过视诊和触诊,陆主任初步判断,这些小 “疙瘩” 是胰岛素注射不规范引发的并发症 —— 皮下脂肪增生。
为了进一步确认,陆源源主任借助专业的 “掌上超声” 设备进行检查。超声图像清晰地显示出,这些隐藏在肚皮上的 “雷区”,正是导致血糖异常波动的罪魁祸首 —— 皮下脂肪增生。也就是说,赵先生之前不慎将胰岛素注射到了这些 “雷区”,才致使血糖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。
那么,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专家解释,这是胰岛素注射过程中,在局部注射部位出现的不良反应。具体表现为注射区域的皮下脂肪组织增生、增厚,原本柔软的组织逐渐变硬,或者出现质地较韧的肿胀。这是胰岛素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,不规范的注射部位轮换、重复使用针头、同一部位过度频繁注射,以及胰岛素种类和使用时间等因素,都可能诱发皮下脂肪增生。
陆源源主任强调,这些 “疙瘩” 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。它们会使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下降,患者不得不增加胰岛素的日剂量。与此同时,血糖波动幅度增大,低血糖风险显著上升,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升高,进而加重整体的医疗成本负担。
对于广大 “糖尿病患者” 而言,学会自我判断是否出现皮下脂肪增生至关重要。专家建议,在判断时,可以准备一个可用光源,理想状态是使用可调节光源;若无法调节,医护人员可佩戴头灯,普通人也可以使用手电筒,通过调整光源角度,仔细观察皮肤表面是否有细微的隆起或凹陷。
皮下脂肪增生的皮肤表现为凸起或丘状,但皮肤颜色和毛发分布通常不会发生改变,有时还能看到一块有光泽、色素过度沉着或者脱毛的区域。发现疑似区域后,用笔在中心位置做个标记,方便后续触诊。触诊时,检查者用轻柔按摩的方式(向前或画圈)在待检查区域移动,正常的皮下组织柔软且富有弹性,而出现皮下脂肪增生的部位则会变成质地坚韧、类似橡皮状或缺乏弹性的组织,异常区域的边缘十分清晰,能明显感觉到与周围软组织的分界,就像是周围柔软组织中突然出现的 “高地”。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准确诊断。
为了避免皮下脂肪增生,有效控制血糖,陆源源主任给出了实用建议:“糖尿病患者” 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换 “打针位置”。可以把肚子、大腿、上臂、臀部看作四个 “注射区”,每周固定使用一个区域(比如这周只在肚子注射),每天在同一区域内更换不同的注射点位。每次注射的位置要和上次间隔至少一根手指的宽度(大约 1 厘米),防止反复扎同一个点。
另外,还要学会 “轻轻捏” 的注射技巧:注射前,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(尤其是体型偏瘦的人),然后将针头垂直扎入捏起的皮肤层,这样能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深层肌肉。同时,要注意每次注射胰岛素都应更换新针头,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变钝,容易刺激皮肤。注射完成后,不要按摩或揉搓注射部位,防止胰岛素扩散过快刺激组织。
专家特别提醒,“糖尿病患者” 在洗澡时,可以顺便检查一下常用的注射区域皮肤。要是摸到硬块、鼓包,或者发现皮肤颜色变浅,应立刻停止在这个区域注射,停用时间至少 1 个月,并及时咨询医生。
只要 “糖尿病患者” 们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,养成良好的注射习惯,就能有效减少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,让血糖更加稳定,提高生活质量。
(责任编辑:四季养生)
- 吃葡萄干需要用水清洗吗,2个方法教你葡萄干怎么洗(水温35℃) — 神奇养生网
- 传说中的那些驱蚊“食方”靠谱吗?
- 如何防止冻疮侵扰?
- 不想小肚子凸出,做对3件事防内脏下垂
- 打嗝不止怎么办 教你止嗝小方法(3次深呼吸快速止嗝) — 养生百科网
- 科技赋能中药,珍黄胃片护航健康 — 神奇养生网
- 秋季养生分阶段 推荐不同的药膳
- 尼可地尔片,护航心血管健康新未来 — 神奇养生网
- 杏色是什么颜色图片,比米白色要黄一些(适合白皙肤质的人) — 神奇养生网
- 秋季给宝宝怎么养生,学会这4招让宝宝不感冒 — 养生百科网
- 饱腹感是减肥关键!吃这些低能量食物,瘦腰又减肥
- 芹菜辣炒羊里脊——秋季补肾壮阳
- 3种女人不适合吃阿胶,气泄血淤/容易上火/脾胃虚弱者禁食 — 养生百科网
- 8个征兆说明你怀孕了,判断女人怀孕前的8个征兆 — 养生百科网